進階的臺灣律政?。赫覝柿税顺唛T找到了最佳利益
◎黃哲
眾所周知,,法律領域的從業(yè)者,無論律師,、檢察官還是法官,,都需要冷靜而不冷漠、熱血而不沖動的特質,。這個剛剛過去的夏季,,先是臺灣首部律政職人劇《最佳利益》第二、三季疫后升級回歸,,緊接著,,觸及司法、族群等深水區(qū),,被公認為填補華語同類劇集空白的超越之作《八尺門的辯護人》橫空出世,,讓觀眾的理智與情感達到雙重大滿足。
找到“最佳利益”
近年,,“臺劇復興”成為現(xiàn)象級的存在,,職人劇在其中貢獻不小。從《麻醉風暴》《村里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等醫(yī)療劇,、《第九節(jié)課》為代表的校園劇,,到聚焦消防員的《火神的眼淚》、關注草根階層的《做工的人》等佳作,,都圍繞著某一行業(yè)領域卻不局限于此,,而是折射與這一行業(yè)發(fā)生關系的蕓蕓眾生、世間百態(tài),。
同為近年臺灣職人劇的爆款,,《我們與惡的距離》給新聞行業(yè)大大加分,其中不能少了吳慷仁飾演的律師一角的精彩表現(xiàn),。比起其他同樣以專業(yè)化著稱的行業(yè),,律政領域之所以特殊,在于它直接關聯(lián)和影響著社會秩序與利益的建立和改變,、分配和再分配,,上可達政商中樞,下則系販夫走卒,,概莫能免,。聚焦一個如此特殊的行業(yè)領域并將其拍成劇集,自然看點滿滿,,也同樣難點重重,。
因此,,直到2019年,臺灣才有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律政職人劇,?!蹲罴牙妗愤@部厚積薄發(fā)之作不僅在華語世界大火,并以此為賣點,,在老牌律政劇大國日本等數(shù)個國家和地區(qū)取得不俗收視,。東吳大學法學院出身的編劇林珮瑜,講述一個又一個源于真實,、高于真實的案例,,以天心飾演的方箏律師這架行走的金句制造機之口,教給劇中的實習菜鳥,,也說給對律師工作缺乏了解的民眾:“不能付諸行動的正義只是同情,,沒有實質幫助的同情叫偽善。律師的工作從來就不是為了正義,,而是為當事人達成最佳利益,。”
疫情終于過去,,計劃中的第二,、三季雖遲但到,。第一季對“最佳利益是什么”的探討,,升級為對“最佳利益在哪里”的去偽存真和對“到底有沒有最佳利益”的追根溯源。于是,,方箏律師的金句中,,就有了對女生求愛不成反誣告老師猥褻一案的斬釘截鐵——“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沒走過就不應該有痕跡”,,以及名編劇不堪男星丈夫只當自己是提款機,,憤起殺心后,“如果謊言能讓Ta好過一點,,真相不重要了”的法亦容情,。
這種善惡兩端的極致轉換,不只存在于《最佳利益》的一個個案例中,,還表現(xiàn)在貫穿劇集的人物命運上,。第一季中以“陳世美”面貌出現(xiàn)的前檢察官趙立廷,在第二,、三季成了女主的前夫和同事,,他以生命踐行了第一季末對女主的承諾——“你會發(fā)現(xiàn)我的理想并沒有變”。聯(lián)想起扮演者溫升豪在之前大火的《火神的眼淚》和《茶金》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xiàn),,他還真的適合擔當“成熟的人是為了理想而卑賤地活著”的角色,。
即便秉持同樣或相近的三觀,,不同人還是會有不同活法,這也是放眼任何行業(yè)的職人劇皆準的看點,。正如趙立廷的最佳利益是實現(xiàn)自己的除惡理想,,方箏的最佳利益是幫委托人(也包括以命相托的愛人)實現(xiàn)其最佳利益。而第一季的眾菜鳥有人在自己認準的賽道上打拼到底,,也有人選擇最經濟的躺平,;有人選擇了為家人頂罪,還有人則在走了彎路后選擇了重新出發(fā),。只因他們在成熟之后,,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利益。
壞人的善與好人的惡
比起第一季,,《最佳利益》第二季的個案似乎不那么漂亮,,瑣碎、雞毛蒜皮甚至狗血,,似乎很難讓人有黑白分明,、懲惡揚善的爽感。對此,,方箏也有話說:“刑事案件往往可以看見壞人的善,,而民事案件看到的則是好人的惡?!?/p>
到了第二季,,浮在故事表面上的壞,在劇情如地震一樣強烈的沖突后,,露出深藏的善,。女主慳吝貪財,第一季每集都要被同行和徒弟側目,,后面終于揭曉——她將大部分收入都捐給了孤兒院,,還認養(yǎng)了自己親手送進監(jiān)獄的被告人之女。
更具匠心的設置,,則是主任律師蔡妙如一角,。扮演者是走“高智商蛇蝎美人專業(yè)戶”戲路的曾珮瑜,第一季她以與女主對照的反派大魔王面目出現(xiàn),,開局能擠走恩師獨霸事務所,,和政商高層更是種種不可描述,讓人相信她后面非要犯下什么驚天大罪不可,。結果,,她反而為了共同的目標和女主聯(lián)手。當一切水落石出,,比起全劇其他主要人物,,她居然還是最清白的那個——劇中包括男女主本人在內的諸多律師,,都觸犯紅線甚至落入法網,蔡妙如反而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她始終記得守住自己的底線,最多是個對職業(yè)有野心的強人,。
只要行為動機足夠充分可信,,角色前后言行不一的反差越強烈越好看。具體到律政劇的舞臺,,想要留住觀眾,,就得看如何在職業(yè)準則和實際操作之間走鋼絲了?!蹲罴牙妗纷プ×藲W美日律政劇的精髓,,就像劇中高明的律師騙過對手那樣,也成功騙到觀眾,。
體現(xiàn)“壞人的善”靠第一季“老”角色的反轉,,第二季上線的余芝琦一角則承擔了“好人的惡”。陳庭妮飾演的余芝琦女承父業(yè),,非但沒有萬千寵愛,,干脆就是苦命的“小白菜”。父親明知做主任律師的哥哥不成器,,還放任哥哥陷害她為之頂罪,;在學姐女主舌戰(zhàn)法庭后,好不容易得以出獄復職,,還要在同一屋檐下與陷害自己的哥哥共事,,而且還添了一個私生子弟弟;父親被哥哥氣得中風,,還用最后的氣力說出“救你哥”。性別歧視為這個角色種下了強烈的行為動機種子,,最終在“救你哥”的極端不公處徹底激化爆發(fā),,她把哥哥送進監(jiān)獄,對父親見死不救,,把
同父異母弟弟當工具人狠狠利用了一把,,從此黑化不歸。
這里的情節(jié)和陳庭妮兩年前的驚艷之作《火神的眼淚》疊合了起來:身為消防隊里唯一的隊花,,工作干得“誰說女子不如男”,,卻每每被怨婦母親碎碎念,自己被拋棄全怪“我生出來的不是個男的”,,參加升職考試也被前輩潑冷水,,“查母(閩南語:女生)太要強不可愛……”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基于不同的時代和司法制度土壤,優(yōu)秀的律政劇都同樣可以燭照人性的復雜,。30多年前,,內地的熒屏既迎來以《法網柔情》等港產劇為代表的“律政風暴”,也有《你為誰辯護》這樣開先河的國產力作,。這部改編自王小鷹同名原著,、呂中主演的律政題材電視劇,從職業(yè)信仰到個人修行,,全面展示了改革開放初期社會巨變背景下,,律師個人的心路歷程和律政行業(yè)的發(fā)展面貌。它以“我為我的當事人辯護”的理念,,讓曾經囿于“屈死不告狀”的傳統(tǒng)認知的國人,,重新認識這個被忽視和誤解太久的行業(yè)。
走不出的“八尺門”一言難盡的“辯護人”
作為“臺劇出?!?023年度的拳頭產品,,唐福睿原著并編導的《八尺門的辯護人》登陸Netflix平臺不到一月,便超越了包括TVB在內的諸多前輩前作,,成為文學價值和文獻價值均有口皆碑的華語律政劇翹楚,。
八尺門,基隆港附近的一條狹長航道,,因最窄處僅約八尺而得名,。不少人對這個詞的最初記憶,是在整個華人世界都頗具影響的一本攝影集,。臺灣紀實攝影家,、作家關曉榮,一生致力于臺灣原住民文獻的發(fā)掘,、整理與保存,。《八尺門:2%的希望與掙扎》就是他在上世紀赴基隆八尺門地區(qū),,對當?shù)鼐劬拥陌⒚雷鍧O工日常工作生活和權益抗爭的記錄,,于陳映真主編的《人間》雜志連載發(fā)表并集結成影集。
而被這份影像報告影響到的,,也包括一位叫唐福睿的年輕臺灣學生,。他在法學院就讀期間便成為學生影像活動的積極分子,畢業(yè)后當了五年執(zhí)業(yè)律師,,但依然放不下心里的夢,。等到從加州藝術學院導演專業(yè)深造歸來,當起了編劇和導演,,唐福睿便將自己有著深厚法律專業(yè)背景的小說影視化,。
先是《童話·世界》,,以林奕含事件為原型拍成了電影,除了“被害人”江宜蓉和“狼師”李康生這對矛盾關系,,還特別著重塑造張孝全扮演的律師角色,。等到片尾播報新聞畫面時,滾動新聞欄中“海濱命案”一閃而過,,預告著唐福睿獲得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小說大獎首獎的《八尺門的辯護人》即將登場——那占臺灣人口2%,、曾在各個領域受到一言難盡待遇的原住民,他們的命運何去何從,?
“舉證之所在,,加班之所在”,主人公辦公電腦的屏保,。不懂行的編導恐怕吐不出這么專業(yè)的槽——原文源自一句法學諺語“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比起敗訴,,更不想加班,,不待李銘順飾演的佟寶駒登場,一個貌似只想在體制內的崗位上躺平,、等服務期滿退休去律所拿高薪的老油條形象呼之欲出,。
再看他的搭檔連晉平,因為高學歷而免于臺灣男生視為洪水猛獸的兵役之苦,,替代役便是給佟寶駒當幾個月助理,,無非整理文書、查資料之類的打雜,。當然,,正如觀眾再熟悉不過的“這是我的最后一次=不歸路”的套路,二人原本可以師慈徒孝,、到站各自下車的幸福呀,,必須被退休前經手的最后一案徹底擊碎。
原來,,這位人稱“寶哥”的公辯律師,,正是出身八尺門的原住民。被滅門的原住民船長,,是寶哥的族人發(fā)小,;對雇主全家下手的嫌犯,,偏偏是他下課前的最后一位服務對象。社會身份與自然身份的參差,,導致其所擁有的“共邊關系”反復橫跳,,戲劇性就在這里生成了,。寶哥那句“Holy媽祖”的口頭禪,一半取自原住民的基督教信仰,,另一半又是主體民族古老的天后崇拜,。也可以說兩頭不靠,透露了他的身份認同困惑,。同樣陷入兩難的,,還有原住民警察和大副,既想忠于職守,,又不希望損害本族利益,。有蘇達和范逸臣兩位原住民演員的到位詮釋,也將李銘順對“逆行者”的演繹,,烘托得越發(fā)可信和可愛起來,。
原來的弱者提升了更弱者填補進來
更難得的是,這場“超級劇本殺”沒有停留在即時簡單的,、對情與法之間關系的展示與探討上,,而是向歷史要個說法。
劇中“海濱國宅案”的案發(fā)日期被設定為1月25日,,有些年紀的臺灣觀眾會知道,,曾引發(fā)島內軒然大波的“湯英伸案”,就是那天,。再看一副孩子模樣,、被船長和船員們欺負虐待、最終走上絕路的劇中人物阿布,,其生日和忌日和現(xiàn)實中的湯英伸一致?,F(xiàn)實悲劇中的主人公,本是品學兼優(yōu)的原住民青年,,先是因代人受過被迫從師專休學,,繼而到臺北打工又被雇主欺壓,最終忍無可忍反殺包括2歲幼女在內的雇主全家,,以19歲的年齡成為臺灣被處死刑的最年輕者,。
看到劇中被現(xiàn)實悲劇完整投射了命運的阿布,今天的觀眾難免會聯(lián)想:如果湯英伸可以好命一點,,比如每一次急轉直下時得到一次改寫的機會……其實,,作為作者和導演的唐福睿,早已想到善良的觀眾前面:首先是佟寶駒,,身份讓他成為受害者的同時,,也成為受益者——因為原住民的照顧名額,他得以進入大學深造,并捧上了鐵飯碗,;其次是雷嘉汭飾演的印尼女孩莉娜,,在和湯英伸一樣輟學、繼而來臺做工還被雇主欺負時,,誤打誤撞得到為同鄉(xiāng)當翻譯的機會,,最終收獲了友情和信心,立志回到家鄉(xiāng)為改變自己和他人命運而努力,。
湯英伸大錯鑄成后,,若順應當年的民意被槍下留人,也許他會“成為”佟寶駒的父親——反抗東家剝削失手導致牢獄之災,,走出原鄉(xiāng)到漁港謀生的第一代原住民,。時過境遷,曾經被欺壓的弱勢群體告別私搭亂蓋,、時常被強制拆除的簡易房,,被統(tǒng)一安置到“海濱國宅”;經濟條件也紛紛被改善,,自己當上船長,,雇起甚至欺壓起包括非法移民在內的外籍勞工來。
如此一來,,被害者和加害者身份的轉換,,便不只是在案發(fā)的一瞬。更昭然若揭的是:原來的弱者提升了,,這世界也并沒變好,。只要造成別人不幸的人(比如劇中老戲骨楊烈飾演的漁業(yè)大鱷)和不合理的秩序還在,不幸者便還在,。不只是填補了底層位置的更弱者,,獲提升者也隨時可能因不合理的上下關系的破裂而自身不保——原住民船長和大副,,一個被底層船員反殺,,一個因紙里包不住火而被大鱷滅口,就是最典型的隱喻,。
《八尺門的辯護人》中跨越時空的互文同樣耐嚼,。當被前女友狠狠擺了一道、導致理想被嚴重打擊,,初孟軒飾演的高富帥徒弟,,準備以自毀前程的極端手段對抗。此時,,寶哥對他說出全劇最高光金句:“反抗,,不是拒絕合作,,而是拒絕同化,?!贝藭r的寶哥恐怕不止想起當年的自己,還有自己學生時代的初戀情人陳令秋,。顯然,,她才是劇中最了解和善用這游戲規(guī)則的人,否則就不會成為臺灣地區(qū)司法行政部門最高負責人,。
比起小怨偶一旦感到背叛就不惜毀了對方也毀了自己,,真正的大魔王身體和情感都放得開,腦子無比拎得清——拿到案情反轉的關鍵證據(jù)時,,她同時背叛了把她當戰(zhàn)友的前男友和把她當花瓶的現(xiàn)情人,,選在能讓自己的理想和事業(yè)利益最大化的時機將證據(jù)拋出。當久違熒屏的昔日青春偶像潘儀君,,說出“不殺,,就不能阻止繼續(xù)殺;如果需要殺,,就要殺在最好的時刻”時,,不知多少觀眾和筆者有著一樣的感覺:是什么樣的歲月,讓紀曉芙終于變成滅絕師太……
隨便看看:
- [娛樂圈]從西部類型片到絲路新電影
- [娛樂圈]66歲鄧婕“銀發(fā)就業(yè)” 重回熒屏做“助理”
- [娛樂圈]《異人之下》實現(xiàn)“武俠”的現(xiàn)代重塑
- [娛樂圈]平遙國際電影展各項榮譽揭曉 黃建新獲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
- [娛樂圈]《孤注一擲》超《紅海行動》進入影史票房TOP11
- [娛樂圈]金秋時節(jié),,層林盡染,《國學小名士》第六季《中華家庭詩詞擂臺賽
- [娛樂圈]女孩泥塘里直播,,這才是直播真正的意義
- [娛樂圈]從奧本海默的視角,,回望歷史的荒誕面
- [娛樂圈]李子柒停更一年仍有收益,她的“消失”,,是網紅圈的損失和悲哀
- [娛樂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中秋晚會浪漫來襲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