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之州 好運之河丨王德勝: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德州探索
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德州探索
□德州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 王德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āng)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德州因黃河而名、因運河而興,,兩條大河在境內的長度分別為63.4公里,、127.8公里。近年來,,德州搶抓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省“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機遇,實施“兩河牽手”工程,,暢通水脈,、傳承文脈、帶動人脈,,城市日益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正在成為有創(chuàng)造力,、年輕人喜歡的城市,。
“兩河牽手”不是簡單具象的兩條河道交匯,是黃河文化與大運河文化的融合,,更是站在文明的角度來看兩條大河,。本文擬從黃河、大運河與德州城市發(fā)展,、地域文化形成,、新文化地標的構建三個部分,對“兩河牽手”提出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作簡要分析,。
城市發(fā)展,,緣河而興
“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管子·乘馬》說的就是人類逐水而居,,城市緣水而興,。在德州4000多年的文明史中,曾經有4個行政中心形成都和水有關,。
禹城,,遠古時期的德州行政中心。據史料記載,先秦時期,,黃河下游沒有筑堤,,河道在華北平原上游遷徙漫流,因此才有了“播為九河”,,分多股入渤海的情況,。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主要治理的就是黃河,。禹城也因此得名,至今境內仍保留有禹王,、具丘山,、禹息故城等治水遺跡。
大禹治水的過程,,也是一次用斗爭手段統(tǒng)一各部落政權的過程,,沿著黃河的所有部落都統(tǒng)一在同一個文明政權下并逐步壯大。大禹變堵為疏的治水方式,,不僅使中國古代治水理念發(fā)生了質的飛躍,,也對歷代統(tǒng)治者的治國理念產生了重要影響。
平原,,夏到秦漢時期的德州行政中心,。大禹治水為農耕文明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社會財富剩余,,階級開始出現,,并促成了第一個階級國家夏的誕生。德州最早的歷史記錄也出現在這個時期,,《德州鄉(xiāng)土志》記載:“夏封有鬲氏國,,此鬲國之始?!标P于鬲國的位置,,《水經注》記載:“鬲津也,王莽名之曰河平亭,,故有窮后羿國也,。”因此可以確定為今以德州地區(qū)為中心的魯西北一帶,。鬲國人開展興農,、紡織、制造,、漁獵,、牧養(yǎng)等生產,,成為一個先進的民族,在少康中興,、商湯滅夏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均發(fā)生在這里。
秦代推行郡縣制,,平原縣設立,。西漢初年設立平原郡,管轄平原,、鬲,、高唐、樂陵,、祝阿,、安德等19個縣。彼時平原為交通要道,,平原津,、鬲津等為黃河上的重要渡口,《史記》記載秦始皇東巡“至平原津而病”,。漢章帝劉炟北巡經過這里,。西漢末年,黃河在今濮陽決口,,改道東流,自由泛濫60年,。東漢永平十二年,,王景治河筑堤,《水經注》記載了當時黃河過德州的線路:“河水自平原,,左逕安德城東,,而北為鹿角津。東北逕般縣,、樂陵,、朸鄉(xiāng),至厭次縣故城南,?!蓖瑫r記載“漢安帝永初二年,劇賊畢毫等數百,,乘船寇平原,??h令劉雄門下小史所輔,浮舟追至厭次津,,與賊合戰(zhàn),。”這說明,,當時德州水系是連通的,,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和戰(zhàn)爭中。
陵縣(今陵城區(qū)),,隋唐至金元時期的德州行政中心,。這次變化,與行政管理體制有關,,與黃河河道有關,。北魏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北魏太和中,安德郡設立,,取代漢置平原郡,,隸屬于冀州,僅管轄平原,、安德,、鬲、繹幕4個縣,,政治輻射能力降低,。由于地勢低洼,隨著黃河泥沙逐漸增加,,平原水患頻發(fā),,擇址建城勢在必行。隋開皇九年,,在今陵城區(qū),,置德州,德州之名的開始,。對于這次行政中心的遷移,,乾隆《德州志》記載:“鬲縣城有漢魏之異,兩城均在州境,?!边@說明早在德州行政中心遷移之前,飽受水患,、戰(zhàn)亂的鬲縣城已經搬遷,。
德州(今德城區(qū)),,明清時期的德州行政中心。大運河強大的漕運功能引發(fā)“德陵互易”,,奠定了今天德城區(qū)的地位,。608年,隋煬帝開通永濟渠,,德州進入大運河時代,。唐取代隋后的300年間,大運河成為唐朝經濟大動脈,。北宋緣邊漕運成就陵州(今德城區(qū))強勁發(fā)展勢頭,。宋金南北對峙時期,金政府管轄的大運河只通行于山東及以北地區(qū),,天會七年,,在將陵縣設立將陵倉(今德城區(qū)北廠),專門儲存河南,、山東兩省的漕糧,,然后通過御河運往北京。1153年,,金朝遷都燕京,,宮廷建造需要的大量建筑材料從汴梁(今開封)運至北京,同時漕糧北運數量激增,,將陵倉地位日益突出,。元代重修大運河,奠定陵州核心地位,。
明洪武元年,,改陵州為陵縣。明洪武七年,,改陵縣為德州,。明洪武十三年,在原德州舊址設立陵縣,,完成歷史上著名的“德陵互易”。
文化底蘊,,融河而成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黃河大運河的交互作用下,,塑造了德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德州為黃河沖積平原,,“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農耕文化特質明顯。它是農業(yè)生產經驗的總結,,又是指導生產的手段,,具有明顯的傳承性。其中逐水而居的漁業(yè)生產,,不是單一的漁業(yè)經濟,,而是漁農兼做,農忙務農,,農閑及魚汛時節(jié),,便舟楫出行,抬網捕魚,,具有明顯的使用指向,,并沒有跳出農耕文化的范疇。明萬歷《德州志》記載傳統(tǒng)的德州人:“士務功名,,多闊達而足智,。人務農桑,恒樸約而近嗇,?!痹谌A北平原廣泛流傳有通過觀看農歷正月初一到初十的天氣,來預測本年度年成的“占歲”“看年景”習俗,,其來源就是西漢今陵城區(qū)人東方朔的《占書》:“歲后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穀,。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焙髞戆l(fā)展成一系列的民俗活動。廣袤平原寄托了德州詩酒田園的鄉(xiāng)愁記憶,。唐代德州詩人孟郊書寫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佳句,;宋代德州碧淋酒入選全國223大名酒行列,留下“菊潤初經雨,,橙香獨占秋,,碧淋仙釀試新篘”的詩句。最喜人間煙火氣,,且以凡心度流年,,只要來到這“一馬平川”,都可以領略“千里快哉風”的酣暢,,獲得返璞歸真的心靈慰藉,。
“控三齊之肩背,為河朔之咽喉”,,伴隨著大運河的開通,,德州通合、聚合,、融合的特質凸顯,,融南匯北的工商基因孕育。不同于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fā)展所帶來的商業(yè)貿易活動,,將德州與沿岸城鎮(zhèn)緊緊連在一起,,各地商幫紛至沓來,攫取市利,,商業(yè)網絡漸趨完善,。明代設衛(wèi)筑城、因城興市,,“檣帆如林,、貨物山積”,由軍事重鎮(zhèn)逐步發(fā)展為商貿中心,,成為全國最繁華的33個商業(yè)城市之一,,被譽為“九達天衢、神京門戶”,。清代德州一度成為“燕齊都會”,,康熙、乾隆曾多次駐蹕德州,,當地美食也沿運河傳遍大江南北,,“德州扒雞樂陵棗,跟著帝王天下跑”,。運河沿線分布著大大小小近百座會館、驛所,,這些會館從建筑格局,、裝飾圖繪,、楹聯(lián)碑銘、供奉神祗到日?;顒?,都包含有濃厚的商業(yè)文化色彩,成為明清時期商業(yè)文化的載體和見證,。近代德州也因運河成為民族工業(yè)的重要發(fā)端地,,清末設立了北洋機器制造局,后又建立了建華工廠,、衛(wèi)運河船舶修造廠,,使德州成為工業(yè)化起步較早的城市。
獨特的文化底蘊,,也賦予了德州厚德重義的人文精神,。仁德厚重的齊魯文化、慷慨俠義的燕趙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成就“燕齊都會”,;大禹在此功成名就,“禹疏九河,、其五在德”,;漢代大儒董仲舒下帷講學,筑讀書臺,,“天人三策”奠定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源于德州的桃園結義、四女孝親等故事隨著大運河流芳百世,;顏真卿在德州阻擊安祿山叛軍,,忠義擔當,留下千古名篇《祭侄文稿》,;清代《山東通志》稱贊德州“人文飆起,,名卿蟬連,實甲山左”,;明永樂年間留下的蘇祿王墓成為我國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并有后裔守墓的外國國王陵墓,,其后裔至今已繁衍22代,成為“海絲文化”與運河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厚植了德州兼容并蓄的開放氣度,。
新文化地標,向河而生
縱觀4000余年德州文明史,,可以清晰發(fā)現城與河之間相互依托,、水乳交融的關系。大河的暢通,給城市帶來繁榮和富饒,;城市的發(fā)展則伴隨著沿岸人民對大河的認識,、保護和利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2022年5月,山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打造文化“兩創(chuàng)”新標桿,,加快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等山東段建設,,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標,。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相關市領導任副組長的推進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領導小組,,高水平編制完成《德州市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實施規(guī)劃》。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納入全市掛圖作戰(zhàn)重點項目推進機制,,構建主體明確,、責任清晰、相互配合,、縣市區(qū)協(xié)同的統(tǒng)籌運行機制,。
全域水系連通持續(xù)推進。以5大干流,、1500條支流,、20座水庫互聯(lián)互通為重點,用水系把兩條文化大河連通起來,,打造“五湖四海興安德,、四水三廊潤州城”的格局。其中,,黃河大運河連通廊道全程約130公里,,途經減河、沙楊河,、馬頰河,、潘莊引黃總干渠等重要河流及干渠,縱跨德城區(qū),、武城縣,、平原縣,、禹城市、齊河縣5個縣(市,、區(qū)),、18個鄉(xiāng)鎮(zhèn)。規(guī)劃形成了“一廊,、四區(qū)、多點”的總體結構,。目前,,總投資32.1億元的山東水網“一軸四橫”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總投資6.1億元的德州市城區(qū)河道美麗河湖,、總投資2.1億元的德州市黃河下游生態(tài)保護修復,,均已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
黃河文化旅游生態(tài)廊道逐漸成型,。制定了“沿岸一個縣,,故道一大片”的發(fā)展方針?!耙粋€縣”是黃河流經的齊河縣,,以齊河黃河國際生態(tài)城為龍頭,建成了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泉城歐樂堡夢幻世界,、黃河文化博物館群、中國驛·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zhèn),、黃河水鄉(xiāng)國家濕地公園等重大文旅項目,,黃河臨黃堤線建有李家岸水利觀光娛樂區(qū)等8處主題文化廣場,千億級文旅產業(yè)集群已經形成,?!肮实酪淮笃焙w德州全域,已經開發(fā)建設夏津縣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樂陵千年棗林,、禹城大禹文化產業(yè)園、陵城漢唐故城公園等一大批文旅融合項目,。
大運河文化保護利用全面展開,。著眼建設千年運河古貌原真城市、世遺文化展示優(yōu)秀城市,、國際文化融合典范城市,,由崔愷院士領銜的中建院規(guī)劃團隊完成了《大運河德州段保護利用總體規(guī)劃》,實施“一廊六片”運河文化景觀帶工程,,計劃總投資220億元,,漕倉遺址,、小鍋市運河聚落、濱水文創(chuàng)園,、九龍灣文旅融合園等重大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展開,,大運河(德州段)主城區(qū)段實現了旅游通航。目前,,沿運河正在建設自行車賽道,、全程馬拉松賽道,今年就能投入使用,;建筑面積13.7萬平方米的德之韻運河博物館群,,全面開工建設,2024年將落成使用,;以北廠,、橋口、渡口驛等歷史文化村鎮(zhèn)為依托,,以傳統(tǒng)民俗文化為載體,,德州黑陶、紅綠彩瓷器,、雜技,、“一勾勾”戲曲等非遺傳承為特點,匯集運河特色餐飲,、民宿,、游藝等民俗文化體驗地正在建設中,構建“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體驗場景,。2025年,是德州給出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這一年,,大運河德州段文化遺產系統(tǒng)將得到保護與初步呈現,沿運河生態(tài)廊道基本建成,,讓這里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德州發(fā)展,命脈在水,,希望也在水,。“兩河牽手”是覆蓋德州全域的系統(tǒng)工程,,基礎性工程,,具體實踐中,有四點建議:
一是打破行政區(qū)劃限制,,實現跨部門,、跨區(qū)域文化資源布局與合作,,避免同質化、重復性建設,。二是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建立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完善捐贈機制,,擴大社會捐贈資金規(guī)模,。三是遴選出重大文物和文化資源,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重要文化標志物提供依據,。同時,根據不同河段區(qū)位特點,、資源稟賦、現實需要等因素,,系統(tǒng)挖掘文脈,,數字化呈現。四是推進管理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開運營模式,,讓國家文化公園“活”起來,。
下一篇:江蘇海州灣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戰(zhàn)略投資融資部原經理張童川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隨便看看:
- [熱評]車輛側翻四名人員被困 消防快速營救
- [熱評]“河長制”20周年:浙江長興萬名“新大禹”共護一湖碧水
- [熱評]惡劣氣況多發(fā)頻發(fā),,海事部門提醒船舶謹慎駕駛
- [熱評]武漢東湖法院發(fā)布第二十六期懸賞公告
- [熱評]紹興柯橋:“錢瀝”兩地探索黨建共建新路徑
- [熱評]政觀察|5名央企領導同日被查,金融和央企高壓反腐有兩個新背景
- [熱評]美的火三月服務再升級,,煥新消費者購物清洗體驗
- [熱評]云南保山:持續(xù)壯大口岸經濟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 [熱評]2023年度第一批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備案公示,!濟寧2家上榜
- [熱評]200余名志愿者集結誓師!全力服務成都大運會代表團團長春季會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