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音樂文化的新圖景
作者:李紅艷
總有一些情感,,跨越時空,,不曾淡卻,;總有一些聲音,,綿延回響,不曾遠去……
2023年9月22日,,北京保利劇院,,一場橫跨中西的音樂會華麗開啟。這是第二十五/二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的開幕演出,,指揮家楊洋,、大提琴演奏家莫漠、歌唱家張立萍,,攜手中國愛樂樂團,、北京民族樂團獻藝。
蕭友梅《問》,,趙元任《聽雨》《瓶花》《教我如何不想她》,上世紀初的四首經典藝術歌曲,,由張立萍深情演繹,。蕭友梅、趙元任,,兩位堪稱北大音樂傳習所的靈魂人物,,在中國音樂發(fā)展史上功績卓著。
“一個世紀之前,,這些大師們能夠通過西方音樂的技巧,,把民族情懷與人文精神結合在一起,我覺得到今天都不過時,,我們今天還能領會到這里邊的藝術之魂,。”張立萍說,。
龔琳娜首唱全本《胡笳十八拍》方非 攝
第二十五/二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開幕演出 方非 攝
劉索拉作品交響舞曲《大鬧天宮》方非 攝
之后,,由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與北京民族樂團聯(lián)合委約作曲家鄒野創(chuàng)作的《聆聽劉天華》,以更為濃烈的情緒色彩,,接續(xù)起這場跨越百年的對話,。全曲分為三個樂章,均以劉天華的代表作命名:第一樂章“改進操”,,第二樂章“良宵”,,第三樂章“光明行”。東西方音樂,,直接對話,,碰撞火花,。
在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藝術基金會常務理事長張樹榮看來,《聆聽劉天華》是一次向百年前中國現(xiàn)代音樂先驅的致敬,,更是一次向中國音樂傳統(tǒng)的致敬,。
時光,回溯,。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成立了“北京大學音樂團”,1919年改為“音樂研究會”,,1922年8月經蕭友梅提議,,改為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應北大之聘,,劉天華于此任教,。
普通觀眾對劉天華的了解,可能更多聚焦于他的民族器樂曲創(chuàng)作,,包括《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等二胡曲,,以及《歌舞引》《改進操》《虛籟》等琵琶曲。其實,,劉天華對中西方音樂結合的探索實踐之路,,更堪回望,更應敬畏,。
據資料記述,,劉天華在未完成稿《中西音樂的爭執(zhí)問題》中,批評那些主張西樂一無可取以及完全輕視中國音樂的人,,他認為對于中西音樂,,應不能囿于片面之見,而要全面,、平心靜氣地來討論,。他以音樂能否由作者“達意”、聽者“感應”,,因而能行之久遠來評斷中西音樂,,而不以“古今”或“繁簡”判斷,由此看來,,中西樂實應各有所長,。
“必須一方面采取本國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納外來潮流,,從中西的調和與合作中打出一條新路來,,然后才能說得進步兩個字?!眲⑻烊A主張進行國樂改進,,他認為不論復古守舊或全盤西化,,都是不行的,要分別深地入了解中西樂的特長及優(yōu)點,,要融會西樂新知,,以中西相通的基本原理闡釋國樂固有的組織、表達規(guī)律,,重構新國樂使其得以與世界對話,。而身為中國音樂家,不僅要守住自身傳統(tǒng),,更要把中國音樂的好處發(fā)揚光大到世界,。其兄劉半農曾評價劉天華,“中西兼擅,,理藝并長,,而又能會通其間者,當世蓋無第二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聆聽劉天華,實則是聆聽中國音樂文化生生不息的足音,,而這也正是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慎終如始的踐行——植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彰顯“中國概念”,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為期24天,,第二十五/二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以“音樂·青春·未來·態(tài)度”為主題,,策劃推出22場音樂演出,涵蓋中國首演歌劇,、全新委約作品,、獨奏及室內樂、視覺交響音樂會等多元演出形式,。其中,,“中國風”“中國韻”時時映現(xiàn)——
10月5日,作曲家劉索拉全新委約作品交響舞曲《大鬧天宮》上演,,音畫輝映,,眼觀中國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畫面,耳聞作曲家為這部動畫片重新創(chuàng)作的樂曲,,觀眾充分感受現(xiàn)代音樂給予這部作品的當代表達,。
音樂會開始前,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創(chuàng)始人,、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代表音樂節(jié)將“年度音樂家”榮譽頒給劉索拉,。他在頒獎詞中如此評價:“她吸收音樂世界的一切影響,,并將之融合鍛造為渾然一體、個性鮮明的藝術表達,,讓中國的音樂愛好者進一步認識了現(xiàn)代音樂的無限魅力,,讓世界樂壇了解中國當代音樂家對傳統(tǒng)創(chuàng)造的繼承,對社會的深切關懷,?!?/p>
10月6日,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執(zhí)棒中國愛樂樂團,,攜手小提琴演奏家丹尼爾·霍普、鋼琴演奏家孫佳依和大提琴演奏家聶佳鵬,,完成了他的音像劇《武俠三部曲》,。舞臺大屏閃回《臥虎藏龍》《英雄》《夜宴》經典畫面,三位演奏家用琴聲描摹三部影片中的女主角,,將三個有關愛有關英雄的故事娓娓道來,。
這是一部交響歌劇,但沒有歌唱家,,獨奏便是這部作品的主角,。“我們要呈現(xiàn)的是未來的一種形式,?!弊T盾說,“你看莫扎特,、貝多芬,,他們那個時候天天想著未來,想著未來一百年二百年后的事情,,所以古典音樂就是未來的音樂,。”
10月4日,、5日,、6日,三場“樂動名園”午間音樂會上演,,在中軸線文化地標天壇神樂署,,展現(xiàn)音樂文化與古都氣韻的曼妙結合,展現(xiàn)古都北京的深厚文化積淀與開放創(chuàng)新樣貌,。歌唱家龔琳娜攜手古琴演奏家林晨,,首演敘事琴歌《胡笳十八拍》,用渾厚氣韻講述東漢女詩人蔡文姬所作的宏大篇章,;歌唱家莫華倫攜手鋼琴家陳鈺,,展現(xiàn)中外藝術歌曲的千姿百態(tài)……
應該說,,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努力探索著全新的藝術理念,也在努力展示著中國古典音樂文化的新圖景,,那便是賡續(xù)傳統(tǒng),、守正創(chuàng)新。
亦如余隆所言:“中國的古典音樂文化處在走向全新未來的時代節(jié)點,,我們這一代中國音樂家要為后人留下屬于這個時代的聲音,,要創(chuàng)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作品?!恶雎爠⑻烊A》和交響舞曲《大鬧天宮》,,是我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致敬,更是我們這一代人對前輩為傳承文化基因所做努力的敬意,。這兩部作品體現(xiàn)了音樂節(jié)委約體系不斷與時俱進的文化責任感,,更體現(xiàn)了音樂節(jié)對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自信?!?/p>
余隆之言,,折射出歷經二十五載之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的一份深思、一份遠矚,。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固本培元,,從賡續(xù)歷史文化中堅定自信——自信,,才能自強……
無行,不至,;行矣,將至,。
思緒往復,,宛若重回金秋天壇,神樂署內樂聲繚繞,,園內則古柏林海,,氣象萬千,生機盎然,。國樂新風,,古韻新傳,文化記憶,,交融匯集,。新時代,,召喚新的文化使命,晧曜新的文化自覺,,中國古典音樂文化新圖景正在點染出瑰麗多姿新色彩……(李紅艷)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